守护红树林 厦大环生人一直在努力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2日 点击数:

红树林是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之一。红树林既是森林,又是湿地,兼具“地球肺”和“地球之肾”的功能,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的美誉。更重要的是,红树林的科学保护、修复与管理,将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力方案之一。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时指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今年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也被定为“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江南体育官网红树林研究历史悠久,传承深厚。学院的红树林研究团队,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一直以来奋战在红树林保护、修复与管理的“一线”。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的各大主题活动中,到处活跃着江南体育官网“红树林守护者”们的身影。

精心打磨 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宝典”亮相

6月8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由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办的“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顺利举行。发布会上,项目专家组组长、江南体育官网副院长王文卿教授对《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摘要版)》的主要结论与建议进行了解读。报告展示了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与应用的全貌,并形成多项结论与建议,将成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管理与应用提供科学认识和决策参考。

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现场

王文卿教授在会上解读《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摘要版)》

“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由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MCF共同发起,组织了国内12家单位的13位红树林专家组成专家组,由江南体育官网王文卿教授担任组长,陈鹭真教授作为骨干参与。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全面梳理了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和利用的情况,为我国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提供更为具体的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鲍达明副司长在会上致辞,肯定了该项目对我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的支撑作用:“我国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成为了世界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湿地管理司作为项目指导单位,参与项目历时一年半,感谢各位专家与基层的各位专家发现并提出问题与针对性的建议。”

此次发布会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发布”的形式。约20万观众在线收看了本次发布会。会后,现场嘉宾还举行了圆桌沙龙,直播回答观众与媒体的问题。

群策群力 致力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6月7日,“世界海洋日:中国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指导,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主办,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江南体育官网协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正楼代表学会致辞。共有200多位从事或关心红树林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企业代表和高校学生参加了本次网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6位红树林领域的“大咖”作为嘉宾,就红树林湿地修复、管理和公众参与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做了主题分享, 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红树林资源。江南体育官网王文卿、郑海雷教授应邀做主题报告。

王文卿做了《中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的专题报告。他的报告从红树林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别出发,比较了滩涂造林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着重探讨了在红树林生态修复实践中如何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文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国内第一个专门有关红树林的重点研发项目“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人,郑海雷从红树林湿地退化机制、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及基于科学的综合管理模式等角度介绍了项目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做主题报告的其余4位专家中,有2位是江南体育官网院友,分别是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重任范航清研究员,红树林保育联盟总干事刘毅博士。范航清是江南体育官网林鹏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


相关链接:

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简介:

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7年,生物学系植物教研室著名生态学家何景教授在《生物学通报》杂志发表了《红树林的生态学》一文。20世纪70年代末,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教授带领研究生几乎走遍了南方沿海各省区的海岸线,选择我国三大红树林基地——海南东寨港、广西英罗湾和福建九龙江口,分别进行了为期6年、5年和11年的定点跟踪研究。“十年磨一剑”,长期的坚持,终于在90年代初总结出了红树林的“高初级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点,由此奠定了中国红树林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林鹏教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团队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有经费的时候干,没经费的时候更要干,紧紧盯住若干个研究方向集中公关,研究成果呈爆炸式增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省部级奖励近10项。林鹏教授也因红树林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厦门大学已经在红树植物适应潮间带环境的机制、污染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分子生态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近年来,响应国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号召,在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与管理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如:红树林宜林临界滩涂高程确定、红树植物引种、红树林植被修复标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等。




文:王文卿 诸姮

图:王文卿

编辑:曾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