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生态闽浙”社会实践队赴浙江“两山理论”诞生地开展调研学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 点击数:

为调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起源,了解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取得的成果与未来规划,8月26日至29日,学院“绿水青山·生态闽浙”社会实践队浙江分队一行5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往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及周围村庄和西湖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两山理论”诞生地——余村

8月27日上午,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考察余村时走过的绿道开展调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参观了余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山”纪念石碑、余村印象青年图书馆、余村文化礼堂、余村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园等。讲解员向实践队讲解了余村的发展历程、“两山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在余村的起源和发展、余村的未来规划等。

下午,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村民,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对“两山理论”的看法。实践队采访了余村老潘头农耕园老板,老板曾从事转椅生产工作,在政府提倡生态经济后,关闭了原来的工厂,开了一家农耕园和餐厅。老板还讲到他在余村还有竹林,如今将竹林租出去,除了有租金收,每年还可以收到一笔客观的碳汇收入,“两山理论”让他获得了切实的经济收入。文创店店长也提到,如今余村山清水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旅游,也带动了当地创客产业的发展,前来店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两山理论”的发展不仅让当地绿水青山“底色”更浓,也促进了共同富裕。

智能垃圾分类——小隐半日村

为了了解“两山理论”在其他村庄的应用,8月2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小瘾半日村。“小瘾半日村”原来是一个自然村落,为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在村民搬迁后甚至形成了一个空心村。为了发展经济,村集体、相关企业和设计师陈谷先生合作,统筹经营,提出了“集群民宿”的创新理念。同时,陈先生还创新了合作经营模式,使村子的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从原先的负债累累走向了共同富裕。村庄不忘环保理念,内设有电车充电桩,以及自动化的垃圾分类站。实践队队员分别去体验全自助化垃圾分类投放系统,感受科技与环保之间的碰撞。“两山理论”在小瘾半日村成功开展为我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碳汇交易中心——安吉“两山合作社”

为学习调研生态产品价值高质量转化实现机制, 8月2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位于安吉县城的安吉“两山合作社”(全称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通过采访合作社的罗主任,我们了解到,安吉“两山合作社”于2020年开始建设,首次从全县域层面将零散的生态资源进行分类调查、规范确权、集中收储和特色转化,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全域、高效集约的生态资源转化网络。同时“两山合作社”通过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开展资源调查,建立了生态资源大数据系统,形成县域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

“两山合作社”不断实现存量资产、生态资源的价值创新与再造,推动群众增收。这既是深化“两山”转化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更是构建利益联结、让各方共同受益的具体实践。实践队队员们进一步系统了解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应用与价值,受益匪浅。

西湖大地上的“两山”足迹——西湖党群服务中心

为深入了解“两山理论”在杭州西湖区的实际应用,探寻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成果与发展路径,8月2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西湖畔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谈,实践队了解到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向外界开放,积极向公众宣传西湖治理保护工作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足迹,参观学习了党群服务中心内的西湖保护发展相关内容的展板。在西湖治理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要求,大力保护建设好环湖生态,在绿化,美化上下功夫,做深做透山水园林文章。西湖区治理工作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落地实施,真正使得绿水青山造福于人民。

29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党务中心旁的中国茶业博物馆,调研了龙井茶作为西湖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可喜成果。实践队参观了馆前青翠连天的茶园与茶园交相辉映的青山与溪流,同时了解到在西湖区成立的西湖龙井茶二级保护区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为当地带去了清新自然的茶村风光,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典范。

根据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博物馆不仅设有茶历史、茶器具等茶文化展示厅,更有各种有关茶文化的文创产品展厅与体验馆,龙井茶不仅为自然环境增光添彩,更是一种有多种附加价值的生态价值产品。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走访余村、小隐半日村、安吉“两山合作社”、西湖区等地,充分了解到治理成效以及龙井茶等生态价值产品的出现,这些蜕变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在让百姓切实得到生态红利。实践队队员不仅亲身感受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也使队员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使命与责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更加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文|杨艾琳 齐雅楠

图|齐雅楠 程秀娟

责任编辑|郑淑真


Top